第3章 第 一 回 继香火收养义子 襁褓中命悬一线/1
A+ A-

内容提要

游侠唐哼囔,救过**,蒲富两县人,美名口碑扬。

这首诗说的是人称渭北原上赫赫有名的游侠,著名剑士唐哼囔解救****的故事。

唐哼囔(1908。12。22——1995。3。29),蒲城大孔寨人。名玉珊,字喜成,生得浓眉大眼,人高体大,标准的马蜂腰。镶金牙,架墨镜,脸色乌黑,自小鼻腔有问题,因为说起话来鼻音比较重,说话咬字不清楚,听起来哼里哼囔的,很多时候要看口型才知道说什么,人们叫他“唐哼囔”。他有着秦人硬汉的生嶒冷倔性格,硬得像铁。他一生豪爽仗义,有胆有识,走南闯北,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除暴安良,抑强扶弱。在那民国乱世,匪乱如麻,官府的管理能力有限,乡村土匪横行,日常治安只能靠民众自行组织的商团民团来护卫。不过土匪中也有藏龙卧虎的人,也有很多英雄早年都是混迹于土匪刀客之中,唐哼囔就是这样的人,但在老百姓心目中就是英雄,关于唐哼囔的传说,他枪法百发百中,传说可以飞檐走壁,从高处跳下来,你在边上一点都听不到声响,可以说的上是当年的武林高手。

他曾经利用“蒲城——白水——洛川“的地下秘密通道,来往于三秦大地,为陕北送紧缺物资,护送过往人员,使通道安全畅通。他既有结识蒲城著名**人许尚志的“豪气”,又有勇敢掩护游击队长王玉成的“胆量”,也有亲手打死了当地的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的恶霸震川狼的“壮举”,还有解救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传说”,以及新社会还拥有两房夫人的“殊荣”,更有刀客游侠的“赞誉”。

解放后,一九五一年,在镇反运动的时候,按理说唐哼囔属于镇反对象,但是为什么没有枪毙呢?流传最多的是执行枪决的最后时刻,唐哼囔拿出来被救的首长的照片,才避免了处于极刑的处罚,留下了一条命。提起唐哼囔,在老家那就妇孺皆知了,都知道是出名的大土匪,在家是个大孝子。

他的长子唐文锁根据他的经历,编写了一段秦腔戏文,概括了他的一生。

我祖母抚养儿艰难伤痛,省着吃节着穿望子成龙。

母子俩担惊慌相依为命,吃尽了人间苦受尽欺凌。

娘疼儿子孝母乡邻传颂,为后世留下了孝义家风。

那时节国不宁民不聊生,一方匪一方兵祸害百姓。

我的父实无奈压邪扶正,除恶人保良善地方安宁。

赴酒宴入虎穴智脱险境,舍性命救党人有智有勇。

虽不及著青史干秋名重,乱世间行春秋游快半生。

他的这些事迹在蒲城和富平民间广为流传。本书将唐哼囔在民间这些传奇故事,搜集作以整理,以飨读者。

第一回继香火收养义子襁褓中命悬一线

话说清光绪末年冬日的一个晌午,天空布满了乌云,随着西北风微微地吹起,空中慢慢地舞起了雪花点儿,那些点儿一会儿落下,一会儿又飞升,悬在空中,久久不能落下。

雪花中一位年轻的女人怀抱着一片席子,席子里边裹着一个不满百天的孩子,跟在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身后。二人来到了大孔城南边抛弃废物的沟里,脚步跷过不时遇到的凌乱的幼儿的碎骨,走到沟深处,老者停了脚步,对年轻的女人说:“十一家的,放在这里吧!”年轻女人似乎没有听见,没有出声,只见她环顾了一下四周,眼前不远处几个席片子上边旁边各摆着一具婴儿的颅骨,她的双手抱得更紧了,脑海里萦绕着一个幻觉,我的孩子也会成为这样吗?

她舍不得放下了怀中的席片,搂得更紧了,泪花涌满了眼眶,只见她用右手慢慢地揭去盖在孩子脸上的小褥子一个角,想最后望一眼孩子。看着孩子嫩嫩的脸蛋,年轻女人双脚一交叉,噗塌一下之坐在了没有碎骨的地上,大哭起来,哽哽咽咽泣诉着说:“老天爷啊!我怎么这么命苦呀!怎么连抱养的孩子也守不住呀?老天爷呀!这到底是怎么了?”

这个怀抱孩子的哭泣的女人,是唐陈氏,怀里抱的孩子,是唐陈氏抱养来的儿子。

这个孩子抱回来一百多天,忽然生了一种奇怪的病,一连三天,不吃不喝,没有了动静,心烦如麻的唐陈氏叫来一位年纪较大的族人,观察孩子的气息,询问着办法。老人把孩子额头摸了一摸,小手攥在自己手里一会儿,脸上浮现出了痛苦的表情,喃喃地对唐陈氏说:“没指望了。”然后就用小褥子包了,在褥子外边又用一片席子裹了,抱在怀里,准备去城外死娃沟里扔掉。唐陈氏似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她舍不得这个幼小的生命,从老人怀里要过了孩子,自己抱着,跟着老人向沟里走去,想最后送一程这个幼小的生命。到了那里,唐陈氏把孩子抱在怀里,怎么也舍不得丢下,就揭开小被子要看最后一眼,在悲痛的哭泣中,眼泪不由自主地噗噗地滴在了孩子的脸上,不知是惜惶的泪水感动了苍天,还是这个幼小的生命不该离去,孩子脸上微微动了一下。

微风还在吹拂,雪花还在飞舞。

唐陈氏饱含泪花的双眼捕捉到了这微微的一动,抬起满脸泪水的头,望着站在自己面前的老者,发出微弱的声音说:“大叔,孩子动了一下,没有毕,还有一丝气。”

老人听了,急忙蹲了下来,看了一眼孩子说:“真的动了吗?”

“真的动了。”女人自信地回答说。

老人听了果断地说:“那往回抱,找郎中。”唐陈氏听了,泪水停止了,撕去了包裹在孩子小褥子外边的席片,抱着孩子,与老人趋步向回走去。

唐陈氏把孩子抱到街头一名郎中家里,把情况向郎中说了,郎中揭开褥子看了一下,孩子太小,无法把脉,用手轻轻摸了一下耳朵,没有硬的感觉,于是对唐陈氏说:“先配几样中药试一下。”唐陈氏点了点头,郎中配了四味药,在药厨用手捏了几捏,放在盛有水的药壶里,在炉子上连忙煎着。

站在旁边的老人向唐陈氏与郎中招呼一声,告辞回去了。

郎中药煎好了,配置成药水,拿来一张麻纸,折成一个小三角,用剪子剪去三角尖,留了针眼大一个小孔,小孔对着孩子微闭的嘴唇,另一只手用一个小药勺舀了点药水,在麻纸三角小孔滴了一点,渗进孩子口里,又一滴一滴往孩子嘴辰缝里里滴去,药水溜下去了,孩子得救了。又抓了几副药,叮咛了煎法,喂法。唐陈氏听了,抱着孩子回家照做了。

十几天以后,孩子奇迹般地好了。

唐陈氏认为孩子命不该绝,是菩萨的保佑,于是,就抱着孩子到五龙宫里叩拜菩萨,五龙宫,原名叫祖师宫,因供奉玄天上帝,无量祖师而得名。她跪在菩萨神像前,烧香叩拜,祈祷菩萨保佑孩子健康成长,主持看到她悲伤的样子,就来到她跟前,看了孩子一眼,用手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双手合十,口中念叨“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他告诉唐陈氏说:“此儿合该有此劫难,此后还会有一灾,过后则无妨。”又问了孩子名字,唐陈氏说了,族名玉珊,字喜来。主持听了,沉思一会儿道:“给改个别名吧。”

唐陈氏悯诚地点了一下头,算是答应了。

主持说:“把来字变为成字,就叫喜成吧。”唐陈氏同意了。

主持又说:“此儿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是行孝之人,将来儿女众多,福寿双全。”

唐陈氏听了,紧绷着的面容舒展了,拜谢主持后回家了。

回来以后,她天天做模糊饭,一口饭一口水,一把屎一把尿,提心吊胆的抚养着孩子,担怕孩子会有什么闪失。孩子慢慢地活泼起来,惹人喜爱,唐陈氏脸上出现了笑容。

每天晚上,孩子睡熟了,她站在炕沿下,趴在孩子身上,嘴唇贴在孩子幼稚的脸蛋,吻了又吻,亲了又亲,鼻子闻悉着孩子发出的童稚气息,耳朵倾听着孩子有节奏的呼吸声。

这个孩子真的像主持说的那样吗?

事情还得从大孔寨说起,大孔寨地处渭北原上古老的奉先县西北隅四十多里。周边与赵坡村、庙台村、小孔寨村相邻。西北背靠着绵延的武当山,东南两面远古形成的深沟向南延伸,半包围着这片土地。是一块风水宝地,先民们在深沟上建起了土桥,才使东来西去有了通道。

先朝时期,为了防止土匪的侵扰,圈打了寨子城墙,东城墙呈折线形,越往南越凸出。城的四角都有类似瞭望哨的城墩。东南角的地势最低。民国时,为了弥补脉气,在地方官员带领下,打起了一座高耸的方形城墩。

先祖在寨子修了五龙宫,在清雍正之前数十年就己建成,至雍正九年因颓崩而重修,乾隆五年又修建了宫内最宏伟的献殿,至此该宫的大殿,小庙,戏楼,山门完备,苍柏林立于宫门口,以及进入献殿的砖路两旁,引人注目的是宫门两旁的一对石狮,近一丈高,造形逼真,姿态优美,目视前方,炯炯有神。在四门外皆修建了庙宇,南门外有观音庙、马王庙、龙王庙,北门外的叫土地庙,东门外的叫桑仙庙,西门外的叫大昭寺。先民们修筑这些庙宇,寄希望神灵的庇护,祈祷着神灵的保佑。

且说这大孔寨唐姓,本是大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淹底乡的大孔寨,经大槐树下的移民发送站,来到蒲城西北的牛角川一带落户的。

有唐户总祠碑为证:

尝思万物,本关人本乎祖,报本反始,人人有同情也。粤稽我族太祖,本山西洪洞县人也,自前明迁居蒲之大孔寨迄今。年近五百,谁不切水源木本之思!丁满数千,谁不怀春露秋霜之感!于是聚族而谋,慨古木之无枝,冀新柏之增茂,遂植陵树以置祭田,买市宅以立祖庙。

太祖居其上,而以二世、三世配之,庶三代神灵有妥,而百世孝思可展矣,是为记。

邑儒学生员廿世裔孙德全薰沐撰文并书丹

从碑文可以看出,唐氏在明朝初年迁徙到大孔寨落地生根,开垦荒地,修筑城墙,建筑屋舍,繁衍生息。把村寨名字仍然叫大孔寨,把住在吊装的村子仍称小孔寨,启示后人不忘祖根也。

大孔寨的城墙上,自生的枸杞树,酸枣树,弯弯扭扭但却顽强地挺立在那土墙之中,那土围墙像一道屏障,把堡子紧紧地圈在一起。为了安全,只开了两个城门,时常有专人守门。晚上有打更人,晚上没有什么特别要紧的事,不开城门,晚上城门一关,这高高的城墙围成的屏障,给住在堡子里的人以安全的感觉。

唐氏迁徙祖信带着儿子孝仁、孝义、孝礼、孝智移居大孔寨推算起来,已经六百余年,经历二十多代。一支传到唐十一时,家业较大,日子恣实,但人丁稀少,一根独苗,为传宗接代,弱冠之年,早早托人说媳妇,说下了富裕户陈家女。

且说这陈家也是当地大户人家,祖上是读书人,中过举人,家中聘有私塾先生,授课子弟,女儿也跟着学习一些男耕女织,三从四德礼仪,经常向女孩子讲述贞妇烈女传记,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从小培养孩子做人的情操。

陈家与唐家结亲,也算是门当户对。

唐十一娶下陈氏,新婚燕尔,夫妻恩爱,卿卿我我。婚后不久,疟疾流行,唐十一不幸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剩下年轻的新妇,苦守青灯,有族人欲吞家产,想让唐陈氏出家嫁人,为达目的,夜间里装神弄鬼,学夜猫子嚎叫,吓唬陈氏。

陈氏为人端正,谨守妇道,以古代贞妇烈女励志,知夜猫子叫是族人所为。为了守住唐十一的这份家业,延续唐十一家香火,决定收养一个儿子顶门立户,以断族人妄想企图,她把想法告诉了宗亲,得到了宗亲的大力支持,宗亲就四下里打听,物色人选,在族室宗亲的帮助下,最终决定收养了石槽乡冯姓的一个小儿子为养子,依据族谱,起名玉珊,小名喜成。

百日灾难过后,转眼一岁了。

喜成周岁的那天,亲友来贺喜,送来了孩子喜爱的小礼物,毛笔,习字格子,绳子,金银馃子,木棒,玩具小刀,弹弓。放在孩子的面前,让孩子用手抓,喜成面对五颜六色的各种各样的小玩具,急得用小手不停地抓,最后抓到了玩具小刀,亲友们看了,说将来是个耍枪弄棒的。

到了上学年龄,唐陈氏让儿子到村里的私塾读书,但是儿子对念书不太感兴趣,却喜欢持棍弄棒,弯弓射箭,自制刀刀枪枪之事。

唐陈氏盼望着儿子快快地长大。

谁知,唐玉珊十一岁那年,突然发起高烧,不省人事,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唐陈氏四处求医问卦,但是没有医治的好方子,高烧不退,昏昏沉沉。只好听天由命,躺在炕上一月有余,眼睛不睁,族人探视,看着气息奄奄的喜成,已经感到无法活命,只等咽下最后一口气。没想到喜成这次命不该绝,奇迹般的又挺了过来,两个月以后,慢慢睁开了眼睛,小命虽然保住了,但却落了后遗症,说话口齿不清,鼻音很重,说话哼哼囔囔。此后,便有一绰号叫将开来:“哼囔。”或者叫“唐哼囔。”他的大号小名,唐玉珊与喜成,却渐渐地被人们忘记了。

大病愈过的哼囔,与村院中的同龄少年儿童,兔娃、玉南、猪娃、斗娃、牛山一伙,结成同伴好友,农忙的时候,帮家里大人干些农活,割草、放羊,牵牲口曳楼种麦子、收割庄稼。闲时上树掏鸟,拿弹弓打鸟。他们经常唱着歌谣:

清早起,上山坡,到处去找麻雀窝,

麻雀见我胡乱飞,我拿弹弓赶紧追。

瞄得稳,打得准,只见麻雀地上滚。

回家转,快吃饭,麻雀提上一大串,

我妈见我笑哈哈,我大见了把我夸。

他们拿着棍子,牵引着细狗,在田野间撵着兔子。有时一直跑到北边的离村子十几里一带。在追赶兔子过程中,不时还提出比赛,看谁脚腿麻利,跑的最快。

一个初冬的中午,和煦的阳光照着大地,凉风习习,哼囔一伙围住了一只野兔,大家呼唤着狗名,飞快地追去。唐兔娃个子大,腿也长,跑在最前边,野兔被猎狗追着追着,眼看就要被一只细狗抓住,情急之下,兔子来了个猛拐弯,正好跑到唐兔娃跟前,被兔娃一脚踢了个正着,顺手一抓,捉到了野兔,大家一起围了上来,啧啧不休地夸兔娃本事了得。

他们拿着棍子是为了打野兽,更主要是用来防身的。当时牛角川一带周围枣刺丛生,田地荒僻,有的地方人迹罕至,野狼大白天溜进村子,吃农户养的家畜家禽。

哼囔与少年好友们在野地里撵兔,常常遇到狼群,由于他们人多,又有大小几条狗跟随着,也就不怕,有时遇上狼,他们,追逐着野狼,一直把狼追得看不见为止。一次,离远看见一只小狼,他们驱使猎狗追逐,幼狼崽子拼命逃跑,被唐兔娃的大黑狗一下子扑倒了,名叫猪娃的伙伴跑在前头,上去给了一棍,狼崽子挣扎了几下,断了气。

随着年龄的增长,哼囔爱听大人讲梁山好汉嫉恶如仇、除暴安良的故事,特别是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解救金家父女的壮举对他震动最大。

他也爱听刀客游侠的故事。

这一时期,他的家乡,渭北黄土高原上,军阀走马灯似的割据,兵匪横行,民不聊生。出现了“刀客背刀走,游侠持枪行!”的局势,社会秩序,动荡不堪。

刀客游侠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同东北的胡子、山东响马一样,都是带有地域色彩的绿林好汉,也是关中地区下层人民中特有的一种侠义组织。其成员通常携带一种临潼关山镇制造的‘关山刀子’,刀长约3尺宽不到2寸,制形特别,极为锋利,故百姓把耍这种刀的人称之为“刀客”。

因为刀客游侠往往讲义气,会做一些抑强扶弱的事情,所以也出了一些被人们敬仰的英雄,特别是古代游侠的事迹对唐哼囔影响较大,小小年纪,萌发了行侠仗义想法。

这些想法便早早的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唐哼囔传奇》目录 第2章 写在《唐哼囔传奇》连载之际 第3章 第 一 回 继香火收养义子 襁褓中命悬一线/1 第4章 第二回 看戏文从小立志 油灯下聆听教诲 第5章 第三回 内外勾结拉人票 买枪雪恨刃仇敌 vip 第6章 第四回 榆林城无功而返 潘家塬巧要药钱 vip 第7章 第五回大孔街误伤人命 公堂上辩明是非 vip 第8章 第六回 辫骡车喜迎淑女 设席面宴请亲朋 vip 第9章 连载 第七回 庭院中戏耍夫妇 洞房里引逗新人 vip 第10章 第八回 冯毅安纵兵扰民 乜旅长围剿除害 vip 第11章 第九回 下涝池刘楠身亡 惩无赖唐哼囔入赘 vip 第12章 第十回 击毙劫匪要骡子 抱打不平成人美 vip 第13章 第十一回 遭抢劫放掉劫匪 要牲口教训小人 vip 第14章 结识党人许维善,掩护躲难乔克英 vip 第15章 第十三回 根据地郑公贩枪 国统区哼囔运药 vip 第16章 比技艺枪打飞鸟 闯队部阻止拆庙 vip 第17章 第十五回 侯石匠收养女儿 汪成仁别妇入伍 vip 第18章 第十六回 驻秦岭割据一方赴山西抗击日寇 vip 第19章 第十七回 韩团长跳车逃命 众勇士战场杀敌 vip 第20章 十八回 回程家杏菊忧伤 自做媒媳妇进门 vip 第21章 十九回 讲孝心放走杀手 敬慈母不畏权势 vip 第22章 恤弱怜贫做善事 夫唱妇随说媳妇 vip 第23章 第二十一回 震川狼草菅人命 钱保长以权欺人 vip 第24章 第二十二回 震川狼烟馆过瘾 唐哼囔雪耻怨恨 vip 第25章 第二十三回 高阳镇单身赴会 酒席上拒绝厚禄 vip 第26章 第二十四回 麻福娃蒲城殉命 唐哼囔军区献艺 vip 第27章 第二十五回 唐哼囔荆姚入伙 韩子芳掌控西南 vip 第28章 第二十六回 许维善走访英雄 韩子芳被害家院 vip 第29章 第二十七回 检查站首长被捕 车马店商量营救 vip 第30章 第二十八回 老爷庙唐哼囔解人 根据地游侠辞行 vip 第31章 第二十九回 车马店掩护玉成 热炕上述说武装 vip 第32章 第三十一回 看守所密谋暴动 监牢里戴罪立功 vip 第33章 第三十回 受布点担任镇副 开西门迎接解放 vip 第34章 第三十二回 革命者接受改造 老朋友一视同仁 vip 第35章 第三十三回 两夫人颐享天年 一碑文话尽终生 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