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先考曾言
A+ A-

  朱由校就这样当着群臣的面嚎啕大哭起来。

  这一哭,直接让还在争吵的众臣全懵逼了。

  “万岁?”方从哲与刘一燝不得不上前两步。

  朱由校抹着眼泪哭道:“我没事,我只是想起了皇考。”

  众臣舒缓口气,只当朱由校未经国事,被吓到而已。

  刘一燝正要温言宽慰,却又听朱由校哭道:

  “皇考生前曾言,辽事不平,他致死不安。我今初触政事,又逢肱骨为国事而忽视朝仪,如菜市买菜般争吵,我实惧怕,难以承皇考之遗志。”

  这话一出,众臣一惊,方从哲连忙跪伏:“臣殿前失仪,有罪!”

  其余臣子纷纷下跪:“臣有罪,望万岁治罪……”

  用大帽子逼得众臣下跪,让自己握得主动后,朱由校继续哭啼道:“卿等何罪?不过君主久不临朝,初临朝,卿等难免疏忽。”

  这是有典故的,一个月前光庙即位后恢复视朝,结果乱了套,众臣都习惯不见皇帝不上朝,骤然上朝一个个都乱糟糟失了体统,导致光庙大怒,直接训斥。

  而今朱由校阴阳怪气一句,杨涟已经以头捶地,愧道:“臣万死!”

  诸臣也连连磕头认罪。

  方从哲、刘一燝等人也都面露愧色。

  见到此景,朱由校觉得差不多了,便渐渐止住哭声,开口道:“皆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好生议事,我已经失去了皇考,国事一切当倚重诸位!”

  这话让许多大臣更加愧疚。

  朱由校又看向方从哲道:“皇考临终前,曾询元辅,寿木如何,寝地如何。”

  方从哲只以为是朱由校责怪他,连连磕头愧道:“是臣失职。”

  朱由校道:“非卿之过,距皇考临终不过两日,卿非神仙,何以全行此事?”

  方从哲闻言则有些疑惑抬头,不是责怪他?

  朱由校这才缓缓道出目的:“实是在卿等离宫之后,皇考召我至跟前,他言……”

  说到这里,朱由校适时哽咽,佯作调整之后才继续在群臣面前戚然说道:

  “他言‘国事艰难,外有强敌窥视,东有建奴,北有鞑靼时常叩边,内有祸乱,灾情四起,国又增税剥于民,朕愧之,若寿宫未决,可缓之,勿再劳民费帑,待国强财富方说’。”

  此言一出,众臣皆愕。

  杨涟嚎啕大哭起来:“陛下啊!”

  方从哲亦是红了眼,道:“臣等有罪,未知此等辛密,是臣等失职!”

  韩爌大声哭道:“天之无道,何以让圣君就此离去。”

  许多东林清流也都落下泪来,有些是真情实感,因为光庙即位,实在是他们期盼已久,在他们眼里,光庙就是属于他们的圣君。

  当然有些则不过装模作样,毕竟光庙即位才一个月,有什么感情那是真谈不上。

  不过座上的朱由校很满意他们的表现,因为他喜欢主动。

  待到情绪宣发的差不多,他再度哽咽开口。

  “所以我实两难,若遵皇考之遗志,且不发葬。于其子者,何面目见人?可欲不遵,一则朝廷困顿,二则致我不孝,奈何?奈何?”

  众臣面面相觑。

  朱由校已不由他人开口,自抢先继续道:“我犹豫良久,最后觉得,还当是先遵皇考遗命,暂缓发葬,将用于皇考陵寝之费,发内帑三十万用于赈灾,以慰皇考之灵。”

  顿了顿,朱由校又补充道:“至于皇考之陵寝,可先行选址,至于入葬,则日后计议,诸位肱骨以为如何?”

  忽如其来的不入葬,让大臣们都面面相觑。

  这当然于礼不合,可这又是大行皇帝遗愿……好像也说得过去?

  不过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毕竟是新天子第一次开口做的决议,能否么?

  诸臣不敢做声,连方从哲都和杨涟、刘一燝等人刚刚还在党争的人,都目光交流思考如何应对。

  最后,方从哲恭敬道:“此乃大行皇帝之遗愿,当从之!先帝之爱民之心,日月可鉴!但诚如万岁所言,选址不可误,一旦陵成,当使先帝入寿宫为安。”

  等于是同意了朱由校的决定,先不给先帝安葬了,但是准备工作要做一下,恰当时机则可以进行修陵安葬。

  “那赈抚之事,便由元辅与髯阁下一同主持。”朱由校道。

  虽然出钱,但朱由校还是比较担心钱的去向,所以让方从哲、刘一燝一起派人去做这个事。

  这样不管他们派谁去,都可以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

  至于查什么巡按御史、按察司失职,朱由校就当没听见。

  这个可不是他现在能做的,他也不愿意当枪使。

  方从哲和刘一燝自是领命。

  散朝过后,各自散去。

  倒是刘一燝与杨涟、左光斗等人凑到一起。

  “大行皇帝真有此遗命么?”

  “应当是有的,大行皇帝殡天那晚,我等俱出宫去,之后大行皇帝遗言,我等俱不在场,皇长子淳厚,不会说谎。”

  刘一燝则深深看了眼左光斗,皇长子淳厚不淳厚不知道,但是皇长子而今对王安怕是真有成见,起码锦衣卫介入了乾清宫的安保,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王安很危险的信号。

  但现在不是说这个。

  刘一燝询问道:“起居注如何?”

  左光斗讶异看了眼刘一燝,道:“你要窥视后宫阴私?!”

  起居注是极其保密,除皇帝外,是禁止他人阅览的。

  刘一燝道:“不必观起居注,只消问下当日何人值班,再问其人。”

  杨涟则摇头,道:“本朝自张江陵恢复起居注以来,注重多以国事、各部题本抄录,便是召对,亦都在外廷诸殿台阁,后宫极为忌讳,我等亲历都需回避出后宫,何况轮值讲官?”

  显然杨涟觉得此事起居注不一定有,因为很简单,他们本身就是亲历者,入夜后连他们都得出乾清门避讳,更别提记录起居注的轮值讲官。

  而且杨涟觉得追究这玩意也没有用,他又道:“万岁何其英明,况此事有涨大行皇帝之威望,短暂不出葬,将钱用于民生,于国亦是有利,更说明万岁励精图治之决心。”

  总的来说就是,这事和他们关系不大,追究这些旁枝末节干什么?

  退一步讲,就是此事为假,你敢说万岁骗臣子?

  刘一燝遂罢。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就你也想垂帘听政? 第2章 恫吓李选侍 第3章 皇长子,也不想你的不孝不悌被外廷的文官们知道吧? 第4章 犯上 第5章 呜,好痛 第6章 憋屈 第7章 内廷班底 第8章 再见客氏 第9章 安全感 第10章 这就是党争吗? 第11章 先考曾言 第12章 外廷需要有自己人 第13章 不忿 第14章 内廷的尔虞我诈 第15章 乌烟瘴气 vip 第16章 又来一个 vip 第17章 攀咬 vip 第18章 太监斗殴 vip 第19章 暂时安心 vip 第20章 光庙年号之争 vip 第21章 登基即位之前 vip 第22章 登基之日 vip 第23章 即位中的暗流涌动 vip 第24章 本宫不能来吗 vip 第25章 这女人癫了!她竟然要上龙榻 vip 第26章 不劳公公操心 vip 第27章 自救 vip 第28章 两个选择 vip 第29章 局势逆转 vip 第30章 掩盖事情最好的方法 vip 第31章 影响 vip 第32章 风波 vip 第33章 汪文言 vip 第34章 失控 vip 第35章 愤怒 vip 第36章 李选侍疯了 vip 第37章 魏忠贤 vip 第38章 将三人下诏狱 vip 第39章 迷惑 vip 第40章 政治交易 vip 第41章 周应秋 vip 第42章 定罪 vip 第43章 御马监 vip 第44章 李实 vip 第45章 火烧御马监 vip 第46章 这把火烧的好 vip 第47章 审计 vip 第48章 新方式的试探 vip 第49章 不同的反应 vip 第50章 糟糕的四卫营 vip 第51章 必要的清洗 vip 第52章 舆论的微妙变化 vip 第53章 对抗的角色变化 vip 第54章 莫名其妙 vip 第55章 大明第一地主 vip 第56章 和三部门算账 vip 第57章 算不明白的账 vip 第58章 连请辞都让朕发内帑 vip 第59章 阁老们的自卫 vip 第60章 人选 vip